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文化差異


一天晚上,與巴西同房閒談。他說得眉飛色舞,因為他剛搭上了一個芬蘭美女。

說起識女仔,他談起了週五在我們家舉行的派對。那天晚上,人來人往,男的女的,什麼國家的都有。大家在強勁音樂下,也都喝得醉醺醺。同時間喝了啤酒,voaka,德國、加拿大的不知什麼酒,我也醉得不得了。

「那天晚上,她跟我的同鄉來了一趟變變變生命力。」巴西同房指著電腦熒幕的相中人說。我認得那個女孩,她是個芬蘭人,予人沉默寡言之感。

「她這麼沈靜,你同鄉又跟她初相識,如何做到這樣的閃電戰?」我問。

「哈,她靜?才不。那天晚上,她不斷跟男的聊天。你看不出來嗎?她來party是為了覓食。」心中正自納悶:「原來她只是沒有跟我聊,X。」

續問:「你如何知道她在覓食?」

「當你跟她們談話時,她們的一雙眼會有如歌劇中的字幕,浮現了『來啊,來啊,來啊……』的字句,這個時候,你就可以出動了。」

聽到這裡,立時有點釋然。記得那天晚上,有個伊朗女孩跟我說話的時候,一對眼睛水汪汪的,很頂癮。當然,那時我不知道她的一對水汪汪眼睛正表示她肚子餓了,所以沒有做什麼。

當巴西同聽到這件事後,也就說:「浪費!下次不能再這樣了!」他續說,同屋的德國佬,加拿大佬也都泡了妞兒,上了床,所以要「be a man,拿出自信來!」

自小在華人社會長大,常聽說的道理是男女授受不親、禮法,又或是專家說的在初中推行性教育可能會異化為提倡性愛,又或是說婚前性行為實在太開放了。久而久之,便會築起道德高牆,意會性不是請客食飯的事,意會到隨便對女人摸手摸腳已屬無禮,更不用說來一趟變變變生命力。

巴西同房對中國的東西不什同意:「不要說中國文化了,這裡是外國,我們也是這樣做,也就不要迂腐了。Be a man! 信心!」

一 個很好的問題,文化交流的時候,保留自身文化的底線該如何劃? 顯然我們對信心的理解很不同。外國人指的信心,似乎不少時候也是繫於一棒,這在派對中特別明顯。但是,為什麼信心不能繫於辯論場上的一枝咪,寫東西時的一 枝筆,又或是拉小提琴時用的一枝弓,而非要繫於一棒不可? 這關係到我們如何看性。中國文化老調唱的是先認識了解,後翻雲覆雨; 外國人視翻雲覆雨為對一個人認識了解的起步點,是否情侶不是重點。我們會說認識三個月然後拍拖也許有點太快;外國人拍拖的週期大概是三個月。

要選擇的話,始終比較喜歡中國人的一套。也許這一套太含蓄,太迂腐,但是我想談情說愛不是在超市儲績分,越多越好。逝水長流總是好一點吧。因此,對巴西佬的一套,選擇和而不同的態度也就足夠。

「你知道嗎?我十六歲時只懂讀書,不會泡妞兒。但是見到自己的朋友左擁右抱,我跟自己說,我要變。結果,三個月之後,每月平均有七至八個姐姐陪我睡。信心!」從「信心」短短二字,我感受到這位朋友的情誼,也感受到背後的文化差異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