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

朋友


記得初到芬蘭,掘金的心很是熱烈,因為這裡生活成本高,即使在公廁舒暢也要一歐(即十二港元)。若然身在香港,這個價錢足以令我飽飽的吃一頓。在柏林的德國朋友知道了,便說:「我曾在芬蘭工作一會,或許你可以找我的朋友,問問有沒有工作機會。」心裡既感到意外亦感激非常,想不到遠在德國的朋友竟然在此時此刻幫上了忙,於是連聲稱謝。「不用客氣!」他說。「交朋友就是有這個用途,不然,你認識我幹麼?」

這句說得坦白的話,不斷在我腦內迥然。朋友的確很重要,因為在不同的時刻他們都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。碰巧在芬蘭得到了一個珍貴的工作面試機會,但是沒有西裝皮鞋;正苦惱該否破格地穿上牛仔褲波鞋到會的時候,朋友便會借你一套西裝--什至比家裡的那一套還好。在西班牙旅行,若然不幸地跌倒在月台上,流血不止,會說英語的西班牙朋友便能幫我們翻譯,向不會英語的列車車長求助。不然,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,原來一列長長的列車連一個小小的急救箱也沒有;也不會知道,原來他想趕我們下車。收到HOAS (芬蘭交流生宿舍提供組織)一封莫名奇妙的罰款賬單,不忿;但眼見以芬蘭官僚的調查速度,想是回港以後才會得到清白。這時候,身為HOAS監察委員會成員的朋友,便能提升他們的辦事效率。

但是我想,朋友之所以為朋友,只是因為他們用途廣泛嗎?生活上有很多用品工具,它們同樣在不同的時刻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。比方說,避孕套。它的存在令「及時行樂」不再只是夢想,為派對參加者帶來多少個歡樂的晚上。又或是,水。一個熱水涼,一杯水,一煲煮沸了的水,同樣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。可是,不論喜怒哀樂,我們也不會拿起一個避孕套,或一杯水訴說心中情,從而釋懷。這說明了什麼?

上經濟社會學的課,聽到公司之間亦有友誼存在,原因是當中的信任可以為雙方賺大錢。進一步說,在信任的基礎上,大家可以透過交換最新情報或不能言傳的知識 (tacit knowledge)以提升雙方技術來互惠互利。有一個學者提了一個問題:「以信任作為一種手段,這還是信任嗎?」

因此我一直相信,交朋友信朋友是一種ends而不是一種means。得到朋友的幫忙與中六合彩性質差不多,是一種驚喜,但若然真當朋友為朋友,更多時候會是付出而不是收受;而且付出的時候想的是:「一場朋友/兄弟,計較什麼?」付出以後,心裡安樂踏實,覺得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生。

那天晚上,我回覆德國友人說:「這也許是其中一個原因,但絕不是惟一一個原因。」

沒有留言: